【48812】士林榜样屠羲英及《童子礼

发表时间:2024-04-17 23:11:27 来源:米乐体育app下载

首页 > 企业资讯 > 新闻中心 > 【48812】士林榜样屠羲英及《童子礼

  屠羲英(1523—1582),字淳卿,号枰石,宁国山门人,明嘉靖年间生于书香门第之家。父亲屠龙(1497—1567),是一位诚笃守信、学识渊博的先生,在乡里遭到同乡的敬重。屠羲英从小遭到家庭的杰出教育,在父亲的熏陶下,博学多才,勤学不缀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中举人,三十五年(1556)又进士及第。

  屠羲英初任户部广东司主事,历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、户部贵州司郎中。在户部十年,明哲保身,政绩斐然。又历任礼部祠祭郎中,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、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。任浙江按察司提学副使时,校士严正,学风大振,“浙士鼓起者数千人,有邹鲁之风焉”。并研讨儿童的启蒙教育问题,他说:“易曰:蒙以养正,圣功也。而养正莫先于礼。盖人之自失其正,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,率以童幼之年。

  冯梦龙《智囊全集》中收有屠羲英在浙江任按察司提学副使断案时,曲意周全士子的“治鬼”故事,教育士子读书懂事、做有用之人,整治社会不良的习尚,成为一时美谈。

  屠羲英为官,以素具识见、坚毅清凉见称。万历初年,张居正代为首辅。其时明神宗年幼,全部军政大事均由居正掌管判决。屠羲英为朝中首辅张居正所欣赏。居正引荐屠羲英升为南京光禄卿,改太常寺,转祭酒。明神宗朱翊钧赠原任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进通议大夫屠羲英:“道会统宗,学探本来。课士流行两地,保民功著参藩。抗权焰于方张,婴祸罗而不管。彝伦免于攸斁,泉石固所甘愿。鸿猷未究于躬,骏业聿兴这以后。门高堂构,功柄旗常。万历四十三年。”

  羲英性故岳岳,秉公任事,清吏治,抑浮华,绝干请,贵要投书一概置之脑后,益训饬有条,士风大振,被誉为“陈敬宗后一人罢了”。后来,张居正禁讲学,羲英曰:“官可一日便弃,学不行一日不讲。毋为伪学可耳。”居正母亲病逝,他不奔丧、不守孝。明朝廷北京、南京两部寺连疏请羲英署名弹劾居正。羲英晓之曰:“今天朝廷无江陵(张居正,湖北人,又称张江陵),全国之纲常在,江陵无母,全国之纲常亡。”忿然掷笔出。

  屠羲英的人品、官品以及治学精力,万历帝倍加欣赏,曰:“屠羲英不愧为士林模楷,当令久掌成均(掌管教育的官员)。”御书“春风夏雨,蔚为人宗”八字相赐。

  张居正以讽省臣论劾之先生,屠羲英旋以病乞休,乃致仕归里。构学精舍于山门洞,居洞读书,教授子弟,和布衣共处不知本身之贵。

  后来,朝败日益严重,群臣交相引荐、敦促其回朝,屠羲英以病老不复出,万历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病逝。朝中赐以厚葬,赠刑部侍郎。屠羲英所撰书本有《五经笺注》、《山门集》(已流失),《乡校礼集》十一卷(现存九卷,安徽省图书馆存),明方可立辑,屠羲英校,并作序。《乡校礼集序》民国《宁国县志》录入其间。

  山门洞石刻屠羲英书山门洞两石壁有屠羲英亲书“佛座灵岩”“仙苔古壁”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。向阳洞古为瞿硎石室,室内“洞天峰月”四字也是屠羲英所书。笔者还收集到屠羲英为宁国名贤编撰传记数篇,如重修宋代乡贤奚士达墓时,而为其编撰的墓志铭等。二、屠羲英著《童子礼》

  古代教育青少年儿童恪守行为礼仪的书本许多,从《礼记·少仪》始,到南宋朱熹的《小学》,明代屠羲英的《童子礼》,清代陈弘谋将其录入在《五种遗规》一书中。《童子礼》对儿童的品德品德、日常日子小习气、学习标准等都提出了详细实践的要求,为我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经典读本。

  盥栉晨兴,即当盥栉以饰容仪。凡盥面,必以巾帨遮护衣领,卷束两袖,勿令沾湿。栉发,必使光整,勿散乱。但须敦尚朴雅,不得为贩子佻达之态。

  着衣凡着衣,常加保护。饮食须看管,勿令点污。行路须看顾,勿令泥渍。遇执役,必去上服,只着短衣,以便作事。有垢、破,必洗浣缝补,以求完洁。整衣欲直,完毕欲紧,毋使偏斜宽缓。上自总髻,下及鞋履,加意润饰,令与礼容相等。其燕居及盛暑时,尤宜拘谨,不得袒衣露体。能如此,虽服布素,亦自可观。当代爸爸妈妈,华其子之衣履,而不能约之以礼,竟亦何益。

  叉手凡叉手之法,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。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。右手四指皆直。以左手大指向上。以右手掩其胸。手不行太着胸。须令稍离方寸。礼称手容恭教,童子叉手有法,则拜揖之礼,方可循序而进。

  肃揖凡揖时,稍阔其足,则立稳。须直其膝,曲其身,低其首。眼看自己鞋头,两手圆拱而下。凡与尊者揖,举手至眼而下。与长者揖,举手至口而下。与平交者揖,举手留神而下。手随身起,叉于当胸。

  拜起凡下拜之法,一揖少退,再一揖,即俯伏。以两手齐按地,先跪左足,次屈右足。磕头至地,即起,先起右足,以双手齐按膝上,次起左足。仍一揖然后拜。其仪度以详缓为敬,不行急切。

  跪垂头拱手。稳下双膝。腰当直竖,不行蹲踞。致使恭顺。跪者,卑幼事长辈之常礼。请问献进,俱当长跪。或长辈有咈意怒色,则不待呵责,先跪以听戒责。

  案蹲踞互训。左传襄二十四年:皆踞转而鼓琴。注:转,衣装。疏:踞,谓坐其上也。又汉书注:盘蹲者,谓申两脚,其形如箕。知踞者,膝不着地而坐也。然则此处言跪,则蹲踞或指一腿蹲而一腿拜也。背稍曲,犹贾子:跪以微磬之容。

  立凡立,须拱手正身,双足相并。必顺所立方位,不得歪斜。若身与墙面附近,虽疲倦,不得依靠。

  坐凡坐,须定身安坐,敛足拱手。不得偃仰歪斜,依靠几席。如与人同坐,尤当敛身庄肃,毋得横臂,致有阻碍。

  行凡走,两手笼于袖内,缓步徐行。举足不行太阔,毋得左右摇摆。致动衣裙。目须常顾其足,恐有差误。登高必用双手提衣,以防倾跌。其掉臂跳足,最为轻浮,常宜收敛。寻常行走,以沉着为贵,若见长辈,又必问候急趋,不行太缓。

  言语凡童子常当闭口静默,不得轻忽出言。或有所言,有必要声息低平,不得喧聒。所言之事,须实在有据,不得虚诳。亦不得亢傲訾人,及轻议人物长短。如贩子鄙俚,戏谑无益之谈,尤宜不准。言者,人所易放,苟有所畏惮收敛,则久久亦可简默,今之爸爸妈妈,见其子资性聪明者,于学语之时,往往导其习为尘俗简便之谈,以相笑乐,此性一纵,必不行反,是教以不谨言也,切宜禁之。

  视听凡视听,须收敛精力,常使耳目专注。目看书,则一意在书,不行侧视他所。耳听爸爸妈妈训诫,与先生讲论,则一意接受,不行杂听他言。其非看书听讲时,亦当注视收听,毋使此心外驰。童子聪明始开,发于耳目。耳目无所防禁,则聪明为外物所诱。而心不存矣。故养蒙者谨之。

  饮食凡饮食,需要敛身离案,毋令太逼。沉着举箸,以次着于盘中。毋致急遽,将肴蔬拨乱。咀嚼毋使有声。亦不得恣所嗜好,贪求多食。安放碗箸,俱当加意照料,毋使失误坠地。非节假,及长辈命,不得喝酒。饮亦不过三爵。礼始诸饮食,正人慎之。童子之于饮食,尤所易纵而失礼者也。惟爸爸妈妈毋溺爱,而与之有节。师长毋避怨,而教之以礼。非惟能够养德,亦能够养神,此为最要。

  洒扫以木盘置水,弟子职,所谓凡拚之道。实水于盘是也,拚音偾。左手持之,右手以竹木之枝,轻洒堂中。先洒远于长辈之所,请长辈就止其地,然后以次遍洒。毕,方取帚于箕上,两手捧之。至当埽之处,一手执帚,一袖遮帚,徐步却行,不使尘及于长辈之侧。埽毕,敛尘于箕,出弃他所。

  应对凡长辈呼召,即当随声而应,不行缓慢。坐,则起。食在口,则吐。地相远,则趋而近其前。有问,则随现实对,且掩其口。然须听长辈所问,辞毕,方对,毋先从中紊乱。对讫,俟长辈有命,乃复原位。呼问未及之先,常察长辈色彩所向,庶几不失。

  进退凡见长辈,不命之进,不敢进。不命之退,不敢退。进时当鞠躬低首,疾趋而前。其立处,不得迫临长辈。须相离三四尺,然后拜揖。退时亦疾趋而出。须从旁路行,毋背长辈。且当频加回忆,恐更有所命。如与同列共进,尤须以齿为序。进则鱼贯而上,毋得越次紊乱。退则席卷而下,毋得先出苟安。

  温清夏月侍爸爸妈妈,常须挥扇于其侧,以清炎暑,及驱赶蝇蚊。冬月,则打量衣被之厚薄,垆火之多寡时为增益。并候视牕户罅隙,使不为风寒所侵。务期爸爸妈妈安泰方已。

  定省十岁以上,侵晨先爸爸妈妈起。梳洗毕,诣爸爸妈妈榻前,问夜来安否。如爸爸妈妈已起,则就房先作揖,后致问。问毕,仍一揖退。昏时,候爸爸妈妈将寝,则拂席整衾以待。已寝,则下帐闭户然后息。

  收支家庭之间,收支之节,最所当谨。如出赴书堂,必向爸爸妈妈兄姊之间,肃揖告出。午膳与散学时,入必以次肃揖,然后食息。其在书堂时,或因爸爸妈妈呼喊,有所收支,则必请问先生,许出方出,不得自专。至入书堂,虽非作揖常期,亦必肃揖,始可就坐。童子之性,难敛而易放。苟爸爸妈妈以姑息为爱,不谨收支之节。为师者,复无以制御之,鲜有不流于纵肆者矣。

  馈馔凡进馔于长辈,先将几案拂拭,然后双手捧食器,置于其上。用具必干洁。肴蔬必序列。视长辈所嗜好而频食者,移近其前。长辈命之息,则退立于傍。食毕,则从而彻之。如命之侍食。则揖而就席。食必随长辈所向。未食不敢先食。将毕则急毕之,俟其置食器于案。亦随置之。馈馔乃子养爸爸妈妈,弟子养师长之礼。今童子多以躬执馈为耻,则无以养其贡献之心,而折其自豪之气最不行略。

  侍坐凡侍坐长辈。目则常敬候色彩。耳则常敬听言辞。有所命则起立。长辈有倦色,则请退。有请与长辈独语。则屏身于他所。弟子分当侍立,或长辈命之坐,则亦当遵命而坐。

  随行侍长辈行。必居这以后。不行相远,恐有所问。有问,则稍进于左右,以便应对。目之瞻视,必随长辈所向。有所登陟,则先后扶持之。与之携手而行,则以两手捧而就之。遇人于途,一揖即别。不得舍长辈而与之言。

  邂逅凡遇长辈于道,趋进肃揖。与之言,则对,命之退,则揖别而行。如长辈乘车马,则趋避之。或名分相悬,不为己下车马者,则拱立道傍,以俟其过。

  执役凡长辈有所事,不用待其出命,即当趋就其傍,问候执役。如将坐则为之正席布掸子。如侍射与投壶,则为拾矢授矢。如盥洗,则为之捧盘持帨。夜有所往,则为之秉烛前导。如此之类,不行尽举。但当正容端志,毋使慢待过失。尊者宜逸,卑者宜劳,故劳役之事,皆卑幼任之,弟子之职当如是也。

  受业受业于师,必让年长者居先,序齿而进。受毕,肃揖而退。其所受业,或未知晓,领先叩之年长,不行遽渎问于师。如欲请问,当整衣敛容,离席前告曰。某于某事未明,某书未通,敢请。先生有答,即宜倾耳听受。答毕,复原位。受业时,不以智愚为后先,而以齿为序者,示童子以礼也。当代师或于弟子之聪明者,令其先长者而进,是教以傲而导之骄也,可乎哉。

  朔望某日昧爽,值日一人,主击板。始击咸起,盥漱栉总衣冠。再击,升堂。师长率弟子诣先圣像前,再拜焚香讫,又再拜退(以上礼先师)。师长西南向立。诸生之长者,率以次东北向再拜。师长立而扶之[(拜师也)。长者一人前致辞讫。弟子等又再拜。师长入于堂。诸生以次环列再揖弟子彼此见礼。退,各就案书案。

  晨昏常日清晨,击板如前。再击,诸生升堂,序立,俟师长出,肃揖。次分两序,相揖而退。至夜,将寝,击板会揖,亦如朝时。其会讲、会食、会茶,击板如前。

  居处端身正坐,书本笔砚等物,皆令顿放有常。其当读之书,当用之物,随时沉着取出,不得信手翻乱。读用已毕,复置原所,毋使参错。其借人书物,当置簿挂号,及时取还,毋致丢失。

  接见凡先生有来宾至,弟子以次第立。俟先生与客为礼毕,然后向上肃揖。客退,仍肃揖送之。先生与客,命无出门,即各入位凝立,俟先生返。命坐,则坐。若客与诸生中,有自欲相见者,亦必俟与先生为礼,乃敢作揖。退亦不得远送。非其类者,勿与亲狎。

  读书凡读书,整容,定心,看字,断句,慢读,务要字字分晓。毋得目视他处。手弄他物。仍须细记遍数。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,必欲成诵。遍数未足,虽已成诵,必满徧数,犹逐日带温,逐旬逐月通理,以求永久不忘。读书不在多,能下精熟时间,积久天然有得。今子弟多牵强记诵,为师者,又假此为功,以取悦父兄。遂不计生熟,慢令加读,旋即忘记。所宜戒也。

  写字凡写字,未问工拙,切要专注把笔,一定字画严整。毋得容易怠懈,致有马虎欹斜,并差落涂注之病。研墨放笔,毋使有声,及溅污于外。其戏书砚面,及几案上,最为不雅观,切宜戒之。

  屠羲英著的《童子礼》,在总结前人拟定的标准条款的基础上,总结提炼,从“检点身心之礼”、“入事父兄、出事师尊、通行之礼”、“书堂肄业之礼”三方面提出了详细实践的要求,文字比较深入浅出,也好遵循实施。清代研讨世风风俗的学者陈弘谋以为此书“不前诸条更为切近,童子所不行一日无者也”,它与朱熹编撰的《小学》相媲美。正因为如此,对后来儿童的礼仪教育颇有影响。

  1、清康熙《宁国县志》2、清道光《宁国县志》3、民国《宁国县志》4、上海图书收藏雍正《屠氏宗谱》5、屠义春藏道光《和平屠氏宗谱》6、清陈弘谋《五种遗规》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20 米乐体育app下载 备案号:辽ICP备12014033号